习近平为杨善洲“茧破化蝶”再定义

2012-03-25

  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昨天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是必要的,更是紧迫的。随着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党广泛传播,他的精神传颂在党的青史里、祖国的大地上和人民的口碑中。他对党的挚爱,用雪松的高洁守住了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他对人民的博爱,用党员的本色诠释了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对大地的大爱,用无悔的誓言塑造了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他对绿色的钟爱,用生命的忠魂浇灌出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他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众人皆赞,举世称颂,他把忠诚播种在自己深爱的红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在善洲与绿洲之间健长而成的“杨善洲精神”,走出云岭大地,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习近平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杨善洲生于1927年1月,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可谓真正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时代不断锻造着他的人生。读私塾期间,因为学习认真成绩好,老师有事就由他代教;学习石活手艺时,他是当地有名的石匠二师傅;参加土改工作队期间,他用心吃透了全部的土改政策,工作出色并很快当上了乡区领导;在施甸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他通过学习实践摸索,创造了简易的“三脚架、描直线”测水平方法,解决了无测量仪器的难题,有力推动了全县坡改梯工作;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为了促进山区林业和茶业发展,他经常和技术员在一起,学习科学技术;上大亮山种树后,他每次下山,都会习惯性地走进县委办公楼,翻看近日的报纸杂志……

  习近平指出,杨善洲同志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青山依旧在,忠魂不寂寞。从一个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小石匠到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杨善洲让时间流淌了一辈子,信念坚守了一辈子,奋斗贯穿了一辈子,清贫相伴了一辈子,奉献跟随了一辈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植根云岭大地这片沃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到“若水”的人,心里装着的是老百姓;创造绿洲的人,身后站成了大森林。毛泽东说:“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革命战争年代,党员要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气节,要有“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气魄,要坚守信念,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大义凛然,在所不惜。和平建设时期,党员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毕生精力,“战斗”到最后时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杨善洲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是一个完完全全、从头到脚入党的人,沿着“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一尘不染香到骨,坚持“放下官架子,甘当普通人。不做救世主,甘当铺路石。”在偏远的滇西,“公仆”生根发芽,“本色”开花结果,健长成挺拔的树,伟岸的树,站立成精神大树,福荫后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入党六旬志如一,大权在手面无私。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起跑线上,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在云岭大地、在华夏神州,中国需要更多的“杨善洲”站出来。